您的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科研新闻 > 正文

青年学者学术沙龙(第十期):储能领域关键材料研发与前沿进展

文章作者:  来源: 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25  浏览次数:

为进一步搭建青年学者学术交流桥梁,激发师生科研创新潜能,9 23 日,由化学工程学院主办的第十期 “青年学者学术沙龙” 在第四教学楼 103 成功举行。本次沙龙以 “储能领域关键材料研发与前沿进展” 为主题,吸引了化学工程学院及相关院系一百余名师生参与交流。

孔凡厚博士率先作题为 “储能研究历程及发展前沿进展” 的报告。他以能源化学的技术演进为脉络,结合能源经济学的产业视角,系统梳理了从传统机械储能到新型电化学储能的发展历程,深入剖析了当前储能技术在效率提升、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核心瓶颈,并预判了跨学科融合下的前沿研究方向,为师生构建了储能领域的全景认知框架。

IMG_20250923_190312IMG_20250923_191632

随后,张乾亮博士分享 “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”。他聚焦材料化学与新能源材料的交叉领域,详细阐述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宏量制备工艺优化路径,通过实验数据展示了其对材料微观结构的调控方法,有效缓解了硅基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,同时系统分析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、倍率性能等关键电化学指标,为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提供了可落地的实验方案。

柏静博士压轴带来 “MOF 衍生金属硒化物的调控及其在储能方面的应用” 报告。她围绕新型能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,深入讲解了 MOF 衍生金属硒化物的定向合成策略与结构调控机制,结合电化学测试结果揭示了该类材料在锂离子电池、超级电容器中的储能机理,其提出的 “结构-性能匹配” 设计思路为新型储能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全新视角。

IMG_20250923_200603IMG_20250923_193656

交流互动环节中,在场师生围绕报告中的技术创新点、实验方法优化、储能成果产业化转化等关键问题展开热烈研讨,不同学科背景的观点碰撞进一步明晰了研究难点与突破方向。

此次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储能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了成果展示与思想交流的平台,更促进了材料化学、能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,对营造我校浓厚的学术创新氛围、推动储能学科方向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。

版权所有: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科研处(学报编辑部) 鲁ICP备2022011533号-1

地址: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500号   邮编:257061

电话:0546-7396969  Email:kjc@sdipct.edu.cn